粒子与核物理理论
四川大学理论物理中心的粒子与核物理理论方向现有五位科研人员。从能标上看,他们所涉及的科研领域覆盖了从14TeV(LHC)的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到几个MeV的原子核性质。在应用上,他们的研究影响到了探索中微子性质、粒子物理高强度前沿(Intensity Frontier)、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以及量子色动力学的色禁闭等前沿课题。在理论上,他们的研究推动了强相互作用下的多体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有效场论以及高温高密等极端条件下的输运理论的发展。强调原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的统一是课题组的一大特色。
课题组长期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并接受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请与下列教师单独联系,或者联系龙炳蔚老师,咨询合适的研究方向(联系方式见下)。
人员简介
白春林,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买球app,201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买球app。2010年获“胡济民教育科学奖”,2014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资助,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资助。长期致力于原子核的β和双β衰变的理论研究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在PRL、PLB、PRC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SCI他引170余次。目前的研究方向为:
- 零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的半衰期
- 研究原子核的β衰变,β缓发中子发射等,为天体元素合成提供重要输入量
联系方式:bclphy[AT]四川大学电邮后缀;[AT]四川大学电邮后缀 = @scu.edu.cn
傅子文,博士,副研究员。从美国犹他大学(U. of Utah)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U of Maryland at Park City)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在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原美国标准计量局)中子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Guest Researcher)。短期访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做中子散射方面工作。专业方向为粒子与核物理理论,主攻格点QCD。在PRD、JHEP、EPJC、NPB、Phys. Med. Biol、IEEE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近期格点计算的Low-energy constants数据和公式被国际权威学术机构PDG(Particle Data Group - 2018 Review)引用。担任NPB、CPC等杂志的审稿人。参与多项与ITER有关的国家重点项目。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
- 手征微扰理论在格点QCD中的应用
- 利用格点QCD研究各种介子-介子散射
- 利用格点QCD研究介子-中子散射,中子-中子散射
- 利用格点QCD研究标量介子(sigma, kappa等)
- 计算物理
联系方式:fuziwen[AT]四川大学电邮后缀;[AT]四川大学电邮后缀 = @scu.edu.cn
龙炳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 Arizona)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在意大利的欧洲核理论中心(Trento)、美国的杰弗逊国家实验室(Newport News)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专业方向为粒子与核物理理论,在PRL、PRC/D、JPG、NPA、Ann.Phy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点击这里检索),并为PLB、EPJA、CPC、CPL、IJMPE担任审稿人。先后负责自然基金委两项面上项目以及两项管理项目,并参与一项重点项目。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
- 手征有效场论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中的应用
- 具有近阈强耦合特征的新奇强子态
- 幺正极限下的少体与多体问题
- 中子-反中子振荡等“粒子物理高强度前沿”中的理论问题
联系方式:bingwei[AT]四川大学电邮后缀;[AT]四川大学电邮后缀 = @scu.edu.cn
王庆武,博士,讲师。兰州近物所博士。从事强子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为:
- 核物质相变问题
- 强子谱及强相互作用性质
联系方式:qw.wang[AT]四川大学电邮后缀;[AT]四川大学电邮后缀 = @scu.edu.cn
朱励霖,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为理论物理。与美国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匈牙利Winger理论物理研究所均有合作研究。已发表二十余篇相关文章,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先后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主任基金等3项。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
-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末态粒子的产生
- 核碰撞的动力学演化机制
- 非广延熵
联系方式:zhulilin[AT]四川大学电邮后缀;[AT]四川大学电邮后缀 = @scu.edu.cn
近期活动
- 中国格点QCD发展战略研讨会,2019/10/10~14
- 2018年原子核团簇物理国际研讨会,2018/11/9~13
- 2018年奇特核衰变理论国际研讨会,2018/5/13~18
- 高能核物理多相输运模型研讨会,2017/7/24~27
- 第六届核物理中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讲习班,2015/4/29~5/4
- 2015年不稳定原子核结构和性质研讨会,2015/1/23~25
- 手征有效场论研讨会,2014/8/14~18
- 第二届初态涨落与末态关联专题研讨会,2013/8/11~14
- 第十届QCD相变与相对论重离子物理研讨会,2013/8/8~10
- 第二届不稳定原子核结构和性质研讨会,2013/1/5~8
- 高能核物理学术研讨会,2011/8/22~23
- 不稳定原子核结构和性质研讨会,2011/7/30~31
- 2011粒子物理-强子结构与性质研讨会,2011/4/28~29